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相关技术我国实现规模化)

在今年9月下旬的时候,我国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这是人类首次做到了将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然而时间仅仅过去一个月,又有消息称我国已有利用一氧化碳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技术,而且已经工业化量产。

继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后,我国又创一氧化碳合成蛋白技术,还量产了

这可谓是又一个惊人的重磅消息。10月30日《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称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当日宣布我国在一氧化碳生物合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全球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创造了工业化应用中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的世界纪录,合成过程只需短短的22秒,并且已经开始万吨级规模的生产!

继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后,我国又创一氧化碳合成蛋白技术,还量产了

蛋白质是形成生物体的主要原料,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已知的所有生命体本身都离不开蛋白质,甚至可以说所有的生命体存活的主要目的都在寻求蛋白质为己所用,人与其他生物的生理运行、生命遗传表达、生化合成和生理调控等生命过程。

继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后,我国又创一氧化碳合成蛋白技术,还量产了
继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后,我国又创一氧化碳合成蛋白技术,还量产了

但蛋白质在自然界中又是需要生物合成的,其天然合成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需要微生物的固氮功能,需要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碳水化合物,再经过三羧酸循环途径以及多个复杂的生物转换与酶促反应,形成氨基酸后再合成为蛋白质。但自然界中植物的蛋白质产生反应缓慢、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较低,最终积累的蛋白质含量较低,而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发明的方法却能够制备含量较高的蛋白质。

继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后,我国又创一氧化碳合成蛋白技术,还量产了

消息称该技术是由中国农科院饲料所与北京首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导研制的,经多年联合攻关,研究团队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关键技术,能以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工业尾气和氨水为主要原料来制造新型饲料蛋白资源“乙醇梭菌蛋白”,这等于是将无机的氮和碳转化为成了有机的氮和碳,而且转化出来的乙醇梭菌蛋白含量高达83%,远超一些肉类和蛋类蛋白质含量,是大豆含量的近三倍,该蛋白物可以应用在动物饲料中,未来或成畜牧业主要饲料用品。因此该技术也被认为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非传统动植物资源生产优质饲料蛋白质的新途径。

继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后,我国又创一氧化碳合成蛋白技术,还量产了

一氧化碳多存在于燃烧不完全的气体中,且多与二氧化碳伴生,在我们看来它属于废气和有害气体,人若呼吸得多了,还可能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即所谓的“中煤气”,所以说起来它也是一种很让人“讨厌”的气体,但是科学家们居然能通过这种技术将它变废为宝,而且只需22秒就可以完成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的化学过程,大幅度提高了蛋白质生成的反应速度,消息称该技术我们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也真是难能可贵了。

继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后,我国又创一氧化碳合成蛋白技术,还量产了

更可贵的是,农科院饲料所的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技术已经实用化——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这和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发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技术不同,后者还不能实用化。若以工业化生产100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83%)来计算,它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2800万吨大豆,而我国大豆主要依赖进口,目前每年约进口1亿吨,所以这种方式生产蛋白质将来或能大量节省大豆,某些需要大豆提取蛋白的领域,以及饲料用蛋白等,其所需要的大豆或将被替代。

继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后,我国又创一氧化碳合成蛋白技术,还量产了

毫无疑问,这是又一大喜讯!实际上已有专家认为这项技术的意义不下于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因为它一举突破了天然蛋白质由植物合成的限制,使之可以不通过生物创造过程而快速生产,并且已经开始了工业化大量生产,在将来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成熟后,它们或将开启人类农业和食品领域新纪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苟探长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ongtimes.com/11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