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离婚开始的爱情故事《理光佳人》(TBS台·每周五·22:00 ~)。
咲(北川景子)和纮一(永山瑛太)虽然互相思念,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婚。到了第7集中,包括咲和纮一的父母在内的所有离婚家庭成员召开了亲属会议。
制作组将该电视剧制作成娱乐节目。
然而,在观众方面,有不少人以一种不能以娱乐来解决的复杂心情来凝视。
试着接近了那样的观众的心情。
恋爱4剧的观看方法
本期有4部恋爱电视剧。
石原里美×绫野刚的《恋爱deep》(日本电视台系、每周周三22:00),吉冈里帆×铃木亮平《レンアイ漫画家》(富士电视台每周星期四22:00),川口春奈×横滨流星《恋爱仍有理由》(tbs系、每周周二22:00),以及北川景子×永山瑛太‘リコカツ’。
videoresearch关东地区的家庭收视率中,目前《理光猪排》以平均9.0%位居榜首。
但是,将观众按倾向分类的个人收视率来看的话,各电视剧的观看方式会出现特征。首先,无论是哪个阶层的男性都不太看恋爱电视剧。恋爱题材还是以女性为主要目标。
即便如此,《leni漫画家》在女性的任何一个阶层都比较低调。
遗憾的是,我不得不说,我的作品并没有打动很多人。
《恋爱是Deep》和《爱打扮是有理由的》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受年轻人欢迎的演员固然有其力量,但体育报纸的记者和网络报道的撰稿人中,也有不少人对剧情的设定和展开提出质疑。但是制作组,从一开始就不把这样新鲜的恋爱成为过去的大人当作对象。是为了让10 ~ 20代憧憬恋爱故事的年轻女性观看而制作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部电视剧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番茄炸猪排”。
虽然恋爱是爱情,但以“离婚”为切入点,以喜剧的方式描绘了男女之间的感情。电视台当然也瞄准了年轻人。但是,根据将观众按特定阶层计算个人收视率的交换媒体实验室的数据,50 ~ 60岁的已婚者看得最多。
与其说是作为娱乐来享受,不如说是作为切身的问题来凝视。
男女和年龄层的差异
首先,在男女方面,女性明显比男性看得多。
而且有的男性越看越不看了。乍一看是喜剧,但实际上把严肃的话题接受得很重的人,在SNS上也发了很多。看来有一定数量的男性难以直视。
“熟年离婚,好难过啊!”
“被抛弃的人会在精神上受到打击吧。”
“难受的心情~胸口好难受!老公看了这个,觉得是我讨厌的电视剧。”
“这次就结束了。总觉得很沉重……看着很难受。”
不仅是男女差异,年龄差异也很明显。
特别是在50 ~ 64岁的男性已婚者中,落选者不断出现。从第一集到第6集,收视率下降了4成以上。
“怎么看不出来。”
“好焦躁啊~ ~”
“看不下去。我觉得上了年纪,承受能力就会下降。”
“(比起主人公情侣)熟年离婚的人明天就是我了。我被恐惧吓坏了。”
相反,女性被淘汰的人很少。
相反,50 ~ 64岁的女性已婚者中,有的人播到第3集就放弃了,但第5 ~ 6集的收视率反而提高了。熟年离婚成为焦点,这个阶层的关注度一下子提高了。
另外,20 ~ 49岁的女性已婚者的数字也没有下降。果然还是有相当多的女性能够真实地接受。
“瑛太的妈妈看起来就像20年后的我。”
“熟年离婚的两对父母都是女性,真是太现实了。”
“果然是各种事情的积累爆发的啊···早饭没被准备的场景很可怜,不过,考虑到妈妈的心情啊···”
虚构改变现实!
优秀的电视剧有“娱乐”“感动”和“普遍性”三个条件。
所谓“娱乐”,就是觉得有趣而吸引很多人的关注。收视率高总比低好。《理光漫画》之所以采用喜剧风格,也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
所谓“感动”,就是能极大地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份心,可以是喜怒哀乐。从SNS上“难过”“痛苦”“受不了”“可怜”等词语频繁出现的情况来看,可以说《理光猪排》极大地动摇了观众的感情。
电视剧的“普遍性”,是指很多人都有共同的主题。
人类该如何生存,社会该如何发展等,在娱乐和感动的基础上,要传达什么信息,让多少人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理光猪排》让很多观众注意到了。
“能切身体会到的台词也很多啊。”
“乍一看很傻,其实很深奥。”
“我每次都觉得,这是一部现实世界的电视剧!”
而且这部电视剧的优秀之处在于,在深受感动并深深接受之后,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让更多的人开始朝着下一步行动。
“虽然我丈夫不想看,但因为是喜剧,所以让他看了。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表达中年离婚的妻子的心情就好了。”
“果然情侣和夫妻,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喜欢的话互相谦让和依偎的心情是很重要的~”
“虽然我们也闹过不少矛盾,但都是老公挽留才有了今天。总觉得事不关己,眼泪眼泪。”
最后,拙稿以“‘番茄炸猪排’不能成为娱乐的世代的忧郁”这句话作为标题,实际上,这句话不仅传达给中老年人,也充分传达给年轻人。
“那个看着熟年离婚场面的姑娘,虽然年纪还小,但她好像感觉到了什么,好像很悲伤,一下子抱住了我。”
不是强加于人“要这样做”,而是让观众在各自的情况中感受的电视剧,才可以说是制作者尽其所能的作品。
面向最后,“娱乐”“感动”“普遍性”这三个条件将如何进化,值得期待。
文:铃木祐司。
媒体分析师1958年出生于爱知县。曾就职于NHK, 2014年担任新一代媒体研究所代表。在数字化的发展中,对媒体的变化进行采访和分析。著作有《广播十五讲》(2011年,合著)、《探索媒体的未来》(2014年,合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苟探长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ongtimes.com/256.html